RockMelt 社交瀏覽器初體驗
日前在網路上看到 RockMelt 的介紹,說是整合了 facebook 這類社交平台的瀏覽器。好奇之餘,就跟著湊熱鬧申請了試用帳號~~
原本以為會等很久,沒想到隔天就收到通知函。
廢話不說,就直接下載使用了~~
倒是有趣的事發生了,下載的鏈結在 Google Chrome 裡一直打不開,之後換了 Firefox 就一切正常。
下載之後,換 Norton 跳出警告,說是這個程式太新,要我多想想。
有 ‘SNS’ 標籤彙整
日前在網路上看到 RockMelt 的介紹,說是整合了 facebook 這類社交平台的瀏覽器。好奇之餘,就跟著湊熱鬧申請了試用帳號~~
原本以為會等很久,沒想到隔天就收到通知函。
廢話不說,就直接下載使用了~~
倒是有趣的事發生了,下載的鏈結在 Google Chrome 裡一直打不開,之後換了 Firefox 就一切正常。
下載之後,換 Norton 跳出警告,說是這個程式太新,要我多想想。
參與網路十幾年來,一直抱持著網路人那種對於隱私權、消費者意願的尊重。因此,當今年四月時,臉書對於使用者資料的所有權被無限上綱時,我在盡可能清除個人資料後,選擇淡出臉書。
就如同這二三十年來,兩岸開放之後,不論政客們如何大聲疾呼,也阻止不了兩岸人民、商業的密切發展。但我自認勢單力孤,就算過去也不見得會有好的發展。
生活中,似乎是 No, No, No…..
這一二年來,國際大廠們一直在鼓吹「雲端」的概念,描繪一個看似無所不能、無所不在卻捉摸不定的超級夢想。
它還只是個夢想!
在一二十年前網路剛開始發展時,那時的網路架構圖早就慣以雲朵的概念來表達,其主要的原因在於網路的四通八達,點和點之間的通訊可以透過路由的切換而異動,這時關注的焦點在於網路終端的主機和用戶端。
轉眼間,網路的發展、進化,已經由同軸 → RJ45 → 光纖→無線 → 3G → WiMax,甚至連電源線都能當網路用。通訊的發展是飛快的,服務的型態是多樣的。那麼,這時候應該關注什麼呢?
最近 Facebook (臉書、非死不可)在台灣很紅,但卻一直跨不過損益的一線之隔。空有如日中天的聲勢,卻未能帶來相對應的利潤,為什麼?
以下是筆者截至目前為止的觀察:
繼續閱讀
丁昶文 / Charlie Ting : 擁有十年以上經驗的網路人,分享對科技、社會議題的看法,期待在讀者迴響中看到更多可能。這裡沒有研究單位的詳細數據,只提觀察心得和大家交流。讚揚是為了分享、學習,批評是警惕自己不犯相同的錯誤。
日 | 一 | 二 | 三 | 四 | 五 | 六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
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
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
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
29 | 30 | 3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