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醫治病模式淪為商業手段
最近我越來越覺得西醫界該來個大地震了!越來越多的訊息,看來十分恐怖。但是,如果你仔細閱讀就會發現,那些其實都是行銷文。在這些內容中都不去探討病人的致病原因,而是在鼓吹那些療程的效果,而且報喜不報憂。這是醫病之間的資訊落差!更是一種合法但不合理的商業行為!
繼續閱讀
有 ‘養生’ 標籤彙整
最近我越來越覺得西醫界該來個大地震了!越來越多的訊息,看來十分恐怖。但是,如果你仔細閱讀就會發現,那些其實都是行銷文。在這些內容中都不去探討病人的致病原因,而是在鼓吹那些療程的效果,而且報喜不報憂。這是醫病之間的資訊落差!更是一種合法但不合理的商業行為!
繼續閱讀
在等待世足的時候,接續前一篇(養生心得分享之大便篇[用餐時間勿進])的話題,來討論第二項維持人體運作的重點──液體。
事先聲明本文有許多觀察因素和推論,請自行評斷參考價值,也歡迎不吝指教。
液體與人體的關係,最直覺的就是喝水和排尿。然而,實際的情況卻複雜的多。
日常生活經驗中有很多為人熟知的常識:
現代人注重養生,市面上相關的訊息很多,甚至演變成流派,各有擁護者。
開始注意到這類議題的時機是當SOHO幾年之後,總覺得提不起勁。正好轉型到網路內容產業時,閱讀了「人體使用手冊」簡報才讓我發現現代人真的對自己的身體太過隨便了。年輕時還好,中年之後毛病就一堆。
我看養生資訊的態度是看它的普遍性、複雜度,並且是否合乎自然現象,再決定是否親身體驗,並留意後續反應。所以,我寫的心得也是以這為方針,記錄自己的體驗和觀察心得。
這篇心得主要分享的是大便。
維持人體的運作主要有四種不同的物質型態,包括:固體、液體、氣體和黏液。
丁昶文 / Charlie Ting : 擁有十年以上經驗的網路人,分享對科技、社會議題的看法,期待在讀者迴響中看到更多可能。這裡沒有研究單位的詳細數據,只提觀察心得和大家交流。讚揚是為了分享、學習,批評是警惕自己不犯相同的錯誤。